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從石油談咖啡小農為什麼被剝削?

同樣是珍貴產品的出產大國,
為什麼出口石油的卡達就這麼有錢
出口咖啡的衣索比亞就這麼窮。
首先我們來做一下數學
衣索比亞2015年出口了19萬頓的咖啡豆
以一公斤泡80杯來計算
最終是1520k杯咖啡,一杯若以100元計算則是
15200億台幣的最終價值。
相當於506億美金
卡達一天出口163萬桶的油
一桶油40美金計算,一天是6520萬美金
一年是234億美金
當然我這邊所做的計算並不在公平的基礎上
因為原油是用上游的價格
而咖啡是最終價格
可是考慮到咖啡的剝削低價
用咖啡終端價格來表達一種值量的不均衡似乎也是可行的。
而這樣計算相對簡單。
而卡達與衣索比亞
一個富得流油,一個皮包骨,相信也不用多說。
咖啡是農夫種出來的,
農業的本質就是小農(不論是否隸屬大農)種植出來的
也就是他的議價架構就是小農面對大買家
因為消費者不太可能到產地購買。
而石油不一樣
他需要的是設備,是投資,跟國家給的特許權利
所以石油公司就很大
他的議價架構就是大公司對大公司
甚至是比他小的公司。
所以一個是供給價格超低
一個是供給價格合理,甚至可以說是高價供應。
理論上
因為從小農手上到消費者手上的價差過大
因此會有誘因有人把這個供應鏈變平
我知道的是有合作社在作這件事
但很明顯的沒有太決定性的效果,所以衣索比亞還是這麼窮
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市場本身的缺陷
或市場無法達到的
因為市場只管餅的大小
不管餅的分配問題
也就是,經由咖啡商人的努力,餅還挺大的
咖啡這種異國產品外銷到全世界
但分配到衣索比亞咖啡農的依然是原本那一份,
或甚至在聰明的剝削下,減少了。
通常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會期待政府跳出來
但衣索比亞是個專制的國家
但又不像中國這麼有效率
我想政治被既得利益者箝制,很難期待政府會出來當一個單一收購者
與這些大的收購者協商。
我好奇的是怎樣的方式,能夠使這個情況變得公平些
讓消費者得到比較便宜的咖啡,
生產小農得到比較合理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