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必要的。
模仿幾乎就是學習的第一個步驟。
所以當有新的事物產生,
我們會以模仿當第一個學習的動作。
學新的舞步,學新的語言,包括--新的產品。
而三星正是一家理解到模仿重要性的公司
因而把這種模仿透過每一次的成功,滲透進入公司的骨子裡頭。
沒有人不會模仿,
問題是通常一次只能選擇一種立場。
三星大概是一家最注重對手動作的公司了,
但當你非常關注對手動作的時後
相對的精力放在新的,未知的創新上自然就少了。
所以重點不在於模仿,
而在於過多的模仿,就像很多東西一樣,太多了就不好了。
不過三星的note 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
因為它發現了在只想帶一樣產品,但同時想擁有手機與平板功能,這一塊未被滿足的領域。
也滿足了消費者用手寫的習慣,
看起來三星的確有變得比較創新了,
但是就跟觀察人一樣,需要更長時間去看看三星是否真的改變了。
而即使三星未來真的變得更創新導向,也更需要時間觀察,
公司開始轉往另一個策略,需要看看他在另一個領域是否一樣有競爭力。
三星在若採快速模仿策略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在創新這塊路,卻是還需更多證據佐證,而兩條路要並存,我認為很難很難。
而三星從近期報導他們對於iphone 5的快速反應的廣告
我認為他們還是一家注重對手,比注重創新多的公司。
附註
note創新難度
由於三星有做7吋的平板,而在當時就有許多聲音希望她有通話功能
而一個可以通話的平板,若是要當作手機用勢必要縮小
所以我認為不是一個很困難的發想。
而蘋果當時是一家若覺得這產品很蠢就不會做的廠商。
而當時並沒有另一家平板成功的廠商,
所以成功的平板/電話android廠商,就僅僅只有三星,所以它做出了galaxy note。
而三星的平板為何成功,還是來自於快速模仿這一招,
而為甚麼三星的快速模仿可以效能這麼高
來自於面板,記憶體,以及處理器三種重要零組件的供應,
所以快速模仿才是三星過去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方式,
當然現在可能是一個轉捩點,但所得到的證據遠不如快速模仿來得充足。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怎麼看平板的定位
平板原先我認為是將筆電的辦公功能拿出來
但事實上消費者的行動展露了更多資訊。
消費者在製造商將鍵盤拿掉之後,自己將鍵盤裝了回去。
(利用保護蓋鍵盤,或外接鍵盤等方式)。
這事實是代表消費者是想用平板打字,或做一些辦公處理的。
事實上筆電經過多年的發展,他的處理器功能已經超過消費者所需要的。
但事實上消費者的行動展露了更多資訊。
消費者在製造商將鍵盤拿掉之後,自己將鍵盤裝了回去。
(利用保護蓋鍵盤,或外接鍵盤等方式)。
這事實是代表消費者是想用平板打字,或做一些辦公處理的。
事實上筆電經過多年的發展,他的處理器功能已經超過消費者所需要的。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亞馬遜的優秀與評價難度論投資標的的選擇
亞馬遜可能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企業了
他在線上購物的地位無可撼動,而且還在加深當中
另外亞馬遜幾乎推出任何產品都會熱賣
包括電子書與平板。
他也是唯一一家企業將長期競爭的企業模式寫得清清楚處處,而且普遍投資人都認同
所以才能以今年前三季負0.6元的eps,達到250圓的股價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認同亞馬遜的價值
或者更清楚的定義--未來的獲利,遠遠超過現在的財務報表所呈現的。
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到底是好多少,
這個獲利是在哪時候發生
而這個比較好的獲利又是如何預估的?
他在線上購物的地位無可撼動,而且還在加深當中
另外亞馬遜幾乎推出任何產品都會熱賣
包括電子書與平板。
他也是唯一一家企業將長期競爭的企業模式寫得清清楚處處,而且普遍投資人都認同
所以才能以今年前三季負0.6元的eps,達到250圓的股價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認同亞馬遜的價值
或者更清楚的定義--未來的獲利,遠遠超過現在的財務報表所呈現的。
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到底是好多少,
這個獲利是在哪時候發生
而這個比較好的獲利又是如何預估的?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遞延消費與不消費
做為一個手頭不寬裕的人,如何減少消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按照最根本的方法,我應該減少自己的慾望。
但這簡直是一種思維的重新塑造,很難也要很久。
雖然我還會繼續嘗試,但是生活的壓力卻是不會等人,
要怎麼快速的有效的減少消費,欺騙我們的腦袋可能是一個辦法。
與其在腦袋裡叫自己不消費,不如跟自己說“下次再買”。
按照最根本的方法,我應該減少自己的慾望。
但這簡直是一種思維的重新塑造,很難也要很久。
雖然我還會繼續嘗試,但是生活的壓力卻是不會等人,
要怎麼快速的有效的減少消費,欺騙我們的腦袋可能是一個辦法。
與其在腦袋裡叫自己不消費,不如跟自己說“下次再買”。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泛用型裝置與專用型裝置。
手機用來拍照,上網,他是屬於泛用型裝置。
如果手機的照相功能可以“大部份”取代照相機
那麼照相機就會完全消失。
如果手機的照相功能並不被大部份消費者所需求,
那麼泛用裝置就可以將這個功能剔除。
所以在泛用裝置的發展過程當中,就是一直把新的消費者所需功能加入
讓泛用裝置可以執行更多的事情。
例如 通話-->簡訊-->照相-->聽音樂-->上網-->apps 這些都是手機在這當中加入的功能。
而同時有些專用機台生存,例如照相機。
但有些專用機台漸漸在消失,例如隨身聽,netbook。
最主要是因為這些專用機台在手機附上這個功能以後已經消失了他的存在價值。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為什麼短期的股價無法預測
一般台灣股價最短期的資訊就是營收,
所以假設我們知道9月營收會上升,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9月底開始買進?
因為9月的營收在10月10號前公佈,
但是是這樣嗎?
如果這一檔股票的參與者大多是可以提前知道9月的營收的人,那你應該在9月開始買
不然當時的股價可能已經反應過了。
所以你改成買進在營收公佈前1個月沒有漲的公司,
但再更加熟悉公司內部資訊的人
知道大客戶轉單,所以9月將是營收高點,所以營收公佈之後反而沒有漲。
所以你不只要知道領先的訊息,你還要知道自己的訊息有多領先
所以假設我們知道9月營收會上升,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9月底開始買進?
因為9月的營收在10月10號前公佈,
但是是這樣嗎?
如果這一檔股票的參與者大多是可以提前知道9月的營收的人,那你應該在9月開始買
不然當時的股價可能已經反應過了。
所以你改成買進在營收公佈前1個月沒有漲的公司,
但再更加熟悉公司內部資訊的人
知道大客戶轉單,所以9月將是營收高點,所以營收公佈之後反而沒有漲。
所以你不只要知道領先的訊息,你還要知道自己的訊息有多領先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看得深入作為一種競爭手段?
要論述看得深入作為一種競爭手段,
應該反過頭說為甚麼大部份的人看事情不深入。
透過網際網路,現在的資訊實際上是多過以往。
因此多數人會養成一個習慣是瞭解事物的表面
而不去深入理解,因為那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而人的傾向是希望瞭解所有的事情
這或許與過往在狩獵的時代,資訊少有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