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投資或交易的回歸均衡與遠離均衡。

交易就是為了賺取價差,那麼價格是什麼,
價格就是買賣雙方互相同意的一種看法
所以交易就是在交易看法。
這很特別嗎?
其實不然
譬如颱風來前菜價會比較ㄍ
這個價格就包含了對於未來颱風來的一種預期。
買賣雙方都有一種看法“未來的價格會比較高”
所以“現在”菜價就提高了。
但菜價會有一個“不含颱風預期”的平均價格
菜有菜農所花費出的成本,有其他的替代品對於消費者來說的一個參考價格
所以當“未來的價格會比較高”這個共識拿掉了之後,價格就會恢復到這個平均價格。
所以這就是一般所謂投資的方式
認為價格總會回歸平均,或者是回到所謂的“均衡狀態”
而另一種方式,則是去尋找價格一直遠離平衡的原動力
所謂的成長型投資者,就是這樣的一個方式
利用成長,來推動本益比與價格本身
而價格上漲本身,將會再次的推動對價格上漲的預期
這也是一種非常主流的交易方式。
所以整體價格的波動,就是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在互相的拉扯。
例如發放股利前,季報公佈的時候,營收公佈的時候
回歸均衡的力量,就來得比較強。
其他大部份時候,其實推離價格遠離均衡的力量比較強
而遠離均衡的越大,本身就又脆弱
因為人的想法實際上也有它的波動值
而波動的方向稍微出點差錯,這個遠離均衡就會往相反方向自我加強
也就是所謂泡沫的破裂。
關於遠離均衡的部分,我想要著重一下
因為人的腦子比較不習慣這樣去思考東西。
所以實務上我們要這樣做
就是找大漲或大跌的標的,然後做價格跟隨
這樣似乎過於簡單,除此之外,應該要再考量多一點因素。
所以在遠離均衡的力量之中,回到均衡的力量很小
會是更好的一個選擇。
所以像是索羅斯,Taleb這些厲害的放空大師
他們會選擇一個脆弱的體系
那個脆弱的體系,對於價格的遠離均衡狀態
會造成崩潰,進一步的使得原本要拉回均衡的力量
變成了另外一個讓價格遠離均衡的力量。
就像是一個外匯準備不夠多的積欠外債國
在亞洲金融風暴所發生的狀況。
在投資或交易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策略
有些像是密集的一壘安打的概念
而剛剛提的藉由價格波動,進而使體系崩潰
則是一種全壘打的概念。
例如歐元其實就滿脆弱的
過度偏一方的波動
例如現在的貶值,對於入超的國家其實非常辛苦
辛苦到某種程度,他們就會“主動”的想離開歐元
而他們的離開將使歐元更進一步貶值,
而因為每個國家政治上的獨立性
貶值的受益國例如德國不可能無限度的支持入超國
歐元會因歐元的過度波動而崩潰。
另外產油國例如剛果有六成gdp來自石油
外債比例也高,這也很脆若
不過這些邊緣國家會出現的是缺乏投資工具
或許歐元是個應該好好的考慮以及長期追蹤的交易標的。
最後投資與交易在介入初期是應該要好好的分清楚的
不然參與者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幹啥
而最後其實也是可以混為一談的
我們以最知名的投資人巴菲特來說
他也不是不賣股票
他說會在股價高估的時候賣股票
所以他基本上是用回到均衡的方式做投資
用所得到的股利來支撐投資股價不均衡且低迷的期間
而當股價因為種種因素高到不均衡
他又賣掉,這也是一種交易
了解自己在幹麻,講投資或交易沒有什麼大意義了。

----
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思考方式與判斷方法
不是投資建議,也不是投資參考
投資永遠都要自行做出決定。
然後背負全部的責任與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各位留言
能與大家交流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