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去看1995年天下對於儒鴻的報導,
我們可以看到一家技術能力深耕的公司
一家強調多布種以及交貨速度的公司
這幾點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
而如果我們在2010年前賣出,
我們就享受不到在這兩三年之間,
因為新興國家對運動習慣增加所帶動的機能布需求增加
也享受不到儒鴻加入布廠投資更加深出貨快,多選擇的優勢。
而這些事情其實非常難預測或評價
但當你持有好公司的時候發生這些美麗的意外可能性就更大
這或許是巴菲特認為好公司即使股價高估也不賣股票的核心思想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停損點與所選擇的投資方式
停損點的設立要依據你用的投資方式。
若是屬於價值投資,就是買在股價低於價值的時候,
因此理論上無停損,因為它最終總會以股利的形式
或股價的形式來反應價值。
這也是為甚麼價值投資往往也被理解為長期投資的原因
然而人會犯錯,資訊也會不對稱,
這就使得停損有其必要來避免錯誤,保留本金。
但價值投資常常也帶有逆勢投資的性質(不然為何股價會大幅低於價值?)
於是買進是常常因股價的慣性虧損的,
即使強如buffett買進wells fargo股價也下跌30%,三年後才回本。
所以把停損設在四成似乎是個不錯的考量,相對於賠光來說。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銀行公司的投資價值
銀行的營運缺點在於受政府管制
因此手上的現金流並不是想拿去投資就能投資,
這也是為甚麼銀行股票的現金股利總是偏低。
然而也是因為有政府管制,
所以銀行可以幾乎沒有成本的接受民眾的存款。
這就是銀行最大的優勢,
也是銀行的價值所在。
因此手上的現金流並不是想拿去投資就能投資,
這也是為甚麼銀行股票的現金股利總是偏低。
然而也是因為有政府管制,
所以銀行可以幾乎沒有成本的接受民眾的存款。
這就是銀行最大的優勢,
也是銀行的價值所在。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手機需要的不是新功能而是新提案
智慧型手機與筆電最大的不同,筆電是工具,智慧型手機是一定要帶出門的必需品。
所謂的工具重點就在於功能與成本,計算要越快,記憶體要越大,
這也使得pc產業是被intel主導,而非pc品牌所主導
因為像是compaq這些pc廠商需要非常依靠零組件來達到成本下降,規格進步的目的。
智慧型手機也是一件工具,但是它不僅僅是工具,還代表個人的品味,是否跟上潮流。
這也是為什麼觸控會流行這麼快的原因之一,因為整隻手機變成平面,外觀美麗許多。
另外手機也代表了一種生活上所需求的滿足。
n.b.作為一種工具,它僅僅是要滿足文書處理,上網,看影片,或者是打電動,這些功能。
所以當我們說一件產品,一個產業的時候,實際上代表著是“它能完成什麼事情”。
智慧型手機可能的生命週期與受惠的公司
新產品之初,
一定來自於重大的發明
發明的或許是實驗室,或許是公司
而通常發明者其實受惠的例子不多
主因是成本太高,所以用的人不多,
而初期能受惠的則是將成本降低到有足夠大的人群可以使用的,
以汽車為例子,這個公司是福特。
第二個受惠的則是可以推出多種樣式可以選擇的
以汽車來講就是通用。
而智慧型手機是一個特別的發明,
他是將網路相關系統完整的整合的手機上
而硬件則是套用過去的pda或手機
所以一開始成本就不會太高。
而接下來的第二個階段,有多種樣式可以選擇
也因為硬體上的難度不高,所以也很快的達到
現在看起來智慧型手機在進行第三個階段
成本降低到可以使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在這當中成本彈性最大的公司
例如華為,三星得益最大。
而第四個階段是甚麼?
有可能如同過去的一些產品,電腦,電視,汽車
性價比為王,通路為王
掌握了性價比跟通路就是冠軍。
三星在電視是如此,toyota在汽車是如此,
如果就這樣下去,三星大概是不折不扣的冠軍。
另一個可能性是手機的再發明,
如果用時間軸看手機的歷史相當的特別
nokia在2g時代重新發明手機
而蘋果在3g時代重新發明手機
主因在於手機的功能局限於他的基礎建設
手機的功能是成熟的,
但是手機賴以溝通的無線技術與投資卻不成熟
不像是汽車,除了非常早期的蒸汽機時代
汽車已經加汽油一百年了。
所以隨這無線通訊的演進,就有些手機廠商會抓住這個機會
推出以這新的基礎架構為核心的應用。
4g對我們的生活改變大嗎?
4g的主要差別不只在下載速度加快,與上傳速度加快
另外一個關鍵在於頻道的增加。
因此我們除了用低頻的藍牙與wifi-direct傳輸
我們可以直接用4g網路的其中高頻道傳輸
速度更快,而且可以就像打電話一樣
我們選擇電話的聯絡人
然後直接在我們之間傳輸檔案
不像是wifi-direct還要進行驗證
另一個角度,
可以把lte視做整合了wifi與3g。
從此以後手機只需要一個發射與接收
lte同時當作近距離的直接聯繫
與遠距離的聯繫
而電話號碼除了進行語音通話
也變成了這個裝置的名字,
而當裝置有了名字,
就可以以此顯示或分享不一樣的內容。
沒有
目前除了facebook,
我們很少上傳東西,主因就是速度太慢
即使是facebook我們上傳也是已照片為主
而有時候這樣還是很慢。
有了4g我們的分享會更為全面
除了影片更多以外,我們還會一個album一個album share.
由於上傳的速度加快
我們可以讓別人的手機顯示我們正在看得東西
達到真正的分享
一定來自於重大的發明
發明的或許是實驗室,或許是公司
而通常發明者其實受惠的例子不多
主因是成本太高,所以用的人不多,
而初期能受惠的則是將成本降低到有足夠大的人群可以使用的,
以汽車為例子,這個公司是福特。
第二個受惠的則是可以推出多種樣式可以選擇的
以汽車來講就是通用。
而智慧型手機是一個特別的發明,
他是將網路相關系統完整的整合的手機上
而硬件則是套用過去的pda或手機
所以一開始成本就不會太高。
而接下來的第二個階段,有多種樣式可以選擇
也因為硬體上的難度不高,所以也很快的達到
現在看起來智慧型手機在進行第三個階段
成本降低到可以使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在這當中成本彈性最大的公司
例如華為,三星得益最大。
而第四個階段是甚麼?
有可能如同過去的一些產品,電腦,電視,汽車
性價比為王,通路為王
掌握了性價比跟通路就是冠軍。
三星在電視是如此,toyota在汽車是如此,
如果就這樣下去,三星大概是不折不扣的冠軍。
另一個可能性是手機的再發明,
如果用時間軸看手機的歷史相當的特別
nokia在2g時代重新發明手機
而蘋果在3g時代重新發明手機
主因在於手機的功能局限於他的基礎建設
手機的功能是成熟的,
但是手機賴以溝通的無線技術與投資卻不成熟
不像是汽車,除了非常早期的蒸汽機時代
汽車已經加汽油一百年了。
所以隨這無線通訊的演進,就有些手機廠商會抓住這個機會
推出以這新的基礎架構為核心的應用。
4g對我們的生活改變大嗎?
4g的主要差別不只在下載速度加快,與上傳速度加快
另外一個關鍵在於頻道的增加。
因此我們除了用低頻的藍牙與wifi-direct傳輸
我們可以直接用4g網路的其中高頻道傳輸
速度更快,而且可以就像打電話一樣
我們選擇電話的聯絡人
然後直接在我們之間傳輸檔案
不像是wifi-direct還要進行驗證
另一個角度,
可以把lte視做整合了wifi與3g。
從此以後手機只需要一個發射與接收
lte同時當作近距離的直接聯繫
與遠距離的聯繫
而電話號碼除了進行語音通話
也變成了這個裝置的名字,
而當裝置有了名字,
就可以以此顯示或分享不一樣的內容。
沒有
Pay for identity: Use loosely controlled D2D
technologies to link cellular phone number with
WiFi or Bluetooth identity, which facilitates
D2D connection setup and provides value-added
service through identity management. For example,
the users can start photo or video exchange
through WiFi by dialing phone numbers instead
of searching for the WiFi name;
Pay for QoS and security: Use fully
目前除了facebook,
我們很少上傳東西,主因就是速度太慢
即使是facebook我們上傳也是已照片為主
而有時候這樣還是很慢。
有了4g我們的分享會更為全面
除了影片更多以外,我們還會一個album一個album share.
由於上傳的速度加快
我們可以讓別人的手機顯示我們正在看得東西
達到真正的分享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不是平板讓閱讀器銷售下滑--是facebook
以下是美國BISG四月發表的閱讀裝置調查:
喜歡用平板閱讀的比例44%高過eink閱讀器42%
80%人在家裡使用平板
2/3的人喜歡紙本雜誌勝過平板上閱讀
看了以上調查會有一個疑問
究竟為甚麼平板閱讀的比例勝過EINK閱讀器
既然是在家裡用,平板的多工優勢就沒有了
元太2Q13
> 元太上半年的營收84億,這與去年同期相當,但內容卻不同,電子書的比例高,因結束不具競爭力的hydis面板製造改以授權,研發為主,毛利從去年的負五千萬變為4.6億,但營收還是太低,費用22億,仍是營業虧損。
> 第二季認列一次性hydis損失六億,帶動第二季eps-0.9較第一季-0.4差很多。
另外hydis的授權收入四億創新高。
> 元太說下半年有機會賺錢。媒體報導說法人說第三季賺60億轉盈,去年營收75億但若考量hydis停產內容差不多。
> 我自己覺得下半年跟去年差不多,倒是電子書目前銷售量接近高點的一半,美元更是只有三成,這符合我自己估的衰退程度,而且電子閱讀器銷售也連續兩年持平。因此平板所造成的影響調整告一段落。未來隨著銷售區域的增加與電子書的普及穩穩增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