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投資最重要學習的學科是哲學與歷史
哲學是學一種思考的方式與視角
歷史是代替我們實際存在的時間,讓我們可以形成驗證
對真實所形成的看法或視角。
另外一個算是輔助的學科則是心理學
因為歷史的形成是人所造成的
而人甚至是自己,受人的影響很大。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一些大勢的分析
隨著美國嬰兒潮,開始了以美國大消費為主的經濟年代。全球經濟等於都綁在美國這輛大車上,
但隨著嬰兒潮世代脫離了消費高峰,美國消費力道確定會減弱
唯一不確定的時間。
全球經濟將因此脫離過去40年的軌道
產生嚴重的蕭條。
然而唯一能避免的一個可能性
是另一個消失大國的崛起。
中國曾經有這個機會,但一胎化將使得人口紅利在近年突然消失。
回顧美國為何能成為消費大國
同時滿足了多項嚴苛的條件。
富裕的所得,強勢的貨幣,健全的金融與人口分布
目前世界沒看到有國家有能力取代
所以這40年美國消費拉動的年代終止。
好的話來一次大蕭條,新希望在費墟中重生。
對個人來說應對方式就是空頭初期放空,中間買公債
中後期找代表新希望的公司長期投資。
壞的是中國也進入人口低潮
美國,中國有意無意會以外部的衝突釋放國內的經濟壓力
尤其是中國,在這寡頭政治下劍走偏鋒不會讓人經訝
再來一次大戰是最令人害怕的未來
而原子彈更讓戰爭的後果無法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追求的無條件投降
讓人不敢相信戰爭的理性成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要怎麼應對都不知道。
但隨著嬰兒潮世代脫離了消費高峰,美國消費力道確定會減弱
唯一不確定的時間。
全球經濟將因此脫離過去40年的軌道
產生嚴重的蕭條。
然而唯一能避免的一個可能性
是另一個消失大國的崛起。
中國曾經有這個機會,但一胎化將使得人口紅利在近年突然消失。
回顧美國為何能成為消費大國
同時滿足了多項嚴苛的條件。
富裕的所得,強勢的貨幣,健全的金融與人口分布
目前世界沒看到有國家有能力取代
所以這40年美國消費拉動的年代終止。
好的話來一次大蕭條,新希望在費墟中重生。
對個人來說應對方式就是空頭初期放空,中間買公債
中後期找代表新希望的公司長期投資。
壞的是中國也進入人口低潮
美國,中國有意無意會以外部的衝突釋放國內的經濟壓力
尤其是中國,在這寡頭政治下劍走偏鋒不會讓人經訝
再來一次大戰是最令人害怕的未來
而原子彈更讓戰爭的後果無法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追求的無條件投降
讓人不敢相信戰爭的理性成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要怎麼應對都不知道。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0901 關於逆價差的含義
期現貨的逆價差還滿大的,
原因可能是市場參與者都滿偏空的
也可能是現股保險用。
但市場參與者滿偏空的這件事,其實需要更仔細地說
也就是期貨的參與者比現貨的參與者偏空
說真的這滿有趣的,
或許這也是真的狀況
然而我想到的是其實一個市場基本上就兩種看法
看多,看跌(不漲不跌對盤勢影響不大,略過)
以這樣的看跌的參與者
會加空我同意
但是力度加大到讓逆價差擴大,我覺得不太合理。
而8/24到現在股市是漲的,但實際上逆價差是擴大的
看多的人也有,但瘋狂去買現股以至於逆價差擴大?
我覺得也不大合理。
唯一合理的一個想法就是避險
一件前提知道一件事,跟去做一件事,在時間點上是有落差的。
我認為市場對於景氣不好,態度偏空是有共識的
但持股卻不好這麼快出清。
當然一部分的持股有趁著這個反彈出去
但很顯然的,只有一部分
而更大的一部分則是還握著持股,等待更好時機
但他又看空
那該怎麼辦?
他用期權避險這個現股部位。
所以我認為逆價差的含義是概念上偏空
與操作上偏空的差異。
而實際上除了反彈會出股票
急跌也可以讓人出股票
而急跌出的通常比反彈多
在一些反彈後的往下調整中
這些心態偏空,但仍握有現股的人
將是後續造成指數下跌的主要力量
而以目前逆價差看,這樣的參與者確實不少。
----
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思考方式與判斷方法
不是投資建議,也不是投資參考
投資永遠都要自行做出決定。
然後背負全部的責任與獲利。
原因可能是市場參與者都滿偏空的
也可能是現股保險用。
但市場參與者滿偏空的這件事,其實需要更仔細地說
也就是期貨的參與者比現貨的參與者偏空
說真的這滿有趣的,
或許這也是真的狀況
然而我想到的是其實一個市場基本上就兩種看法
看多,看跌(不漲不跌對盤勢影響不大,略過)
以這樣的看跌的參與者
會加空我同意
但是力度加大到讓逆價差擴大,我覺得不太合理。
而8/24到現在股市是漲的,但實際上逆價差是擴大的
看多的人也有,但瘋狂去買現股以至於逆價差擴大?
我覺得也不大合理。
唯一合理的一個想法就是避險
一件前提知道一件事,跟去做一件事,在時間點上是有落差的。
我認為市場對於景氣不好,態度偏空是有共識的
但持股卻不好這麼快出清。
當然一部分的持股有趁著這個反彈出去
但很顯然的,只有一部分
而更大的一部分則是還握著持股,等待更好時機
但他又看空
那該怎麼辦?
他用期權避險這個現股部位。
所以我認為逆價差的含義是概念上偏空
與操作上偏空的差異。
而實際上除了反彈會出股票
急跌也可以讓人出股票
而急跌出的通常比反彈多
在一些反彈後的往下調整中
這些心態偏空,但仍握有現股的人
將是後續造成指數下跌的主要力量
而以目前逆價差看,這樣的參與者確實不少。
----
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思考方式與判斷方法
不是投資建議,也不是投資參考
投資永遠都要自行做出決定。
然後背負全部的責任與獲利。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0828--空頭結束了嗎
連續幾天的大跌,接續的是連續幾天的大漲,
所以空頭結束了嗎?
我想用一般的常識來判斷。
首先空頭的原因結束了嗎?
應該還沒,
那市場股民變樂觀了嗎?
看來是的,至少就這幾天大漲看來。
所以接下來呢?最可能的狀況是什麼?
繼續大漲?
那要看這一波進場買的參與者是什麼?
一部分是看恐慌時買入,搶恐慌時的低價
恐慌緩解的時候賣出,這一波參與者不會持久。
技術面?
這個參與者是順勢,基本沒有決定的作用。
政府資金,當恐慌結束,股價上漲買盤力道減少,
真正看多短,中,長線,很少
短中線不太會接刀子,
長線的話,台股其實還不夠便宜,建的部位也不會太多。
所以其實我們常見的空頭結束,應該是緩漲
因為長線的參與者慢慢的建部位。
等到短中線的參與者也漲到了認為空頭結束
以及整體空頭形成的原因也緩解後
才出現急漲。
以上的角度判斷
我認為急漲不太像是空頭的結束。
所以空頭結束了嗎?
我想用一般的常識來判斷。
首先空頭的原因結束了嗎?
應該還沒,
那市場股民變樂觀了嗎?
看來是的,至少就這幾天大漲看來。
所以接下來呢?最可能的狀況是什麼?
繼續大漲?
那要看這一波進場買的參與者是什麼?
一部分是看恐慌時買入,搶恐慌時的低價
恐慌緩解的時候賣出,這一波參與者不會持久。
技術面?
這個參與者是順勢,基本沒有決定的作用。
政府資金,當恐慌結束,股價上漲買盤力道減少,
真正看多短,中,長線,很少
短中線不太會接刀子,
長線的話,台股其實還不夠便宜,建的部位也不會太多。
所以其實我們常見的空頭結束,應該是緩漲
因為長線的參與者慢慢的建部位。
等到短中線的參與者也漲到了認為空頭結束
以及整體空頭形成的原因也緩解後
才出現急漲。
以上的角度判斷
我認為急漲不太像是空頭的結束。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0821大勢
美元指數目前沒再繼續上升,從技術面來看是沒再創高,等待可能的fed升。
然而現在看來,美元更像是開第一槍,讓出口國出口下降,進而影響到國內經濟
因而開始負向循環,
以油價下跌破新低來看,這個負向循環一直存在,除非美金大幅的降低。
目前的大環境
從一開始的沒人看空,到現在的看空有共識,
但卻不代表跌完。
畢竟當有意識時,還要做動作,
而惜售的心理,導致動作做的不會太快。
第二個動作的本身也會帶來接續的動作,這也是原因。
不過現在很快地進入第三個階段,政府開始有動作
包含之前的人民幣貶值,與現在的台灣央行鬆綁信用都是
這會導致進一步的動作
因為在政府做動作前,有些投資者或許沒意識到狀況很嚴重了。
第二個即使景氣不好是共識
但到底有多不好是很難會有共識的。
而政府其實有更多的內部資訊,了解景氣到底有多冷
而政府也出手的時後,其實表示景氣比大部分人想的嚴重
例如原物料下跌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我認為在中國的貶值與央行的寬鬆中
其實代表了許多。
而通常,政府的動作導致期待,但大部分是沒用的
更導致進一步下跌,所以,可以等更進一步下跌。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2015平板下滑對nb廠商的正面影響
平板雖然也常常被歸類為nb的一部分,
但實際上它的橫空出世確實對nb廠商有所影響。
因為平版最大的板塊在於蘋果,三星,
並非過往的傳統筆電廠商,因此對於這些公司都有嚴重的影響。
在2013年,雖然找trendforce資料回朔筆電的銷售量僅僅從1.78億降到1.69億
但實際上對於傳統筆電廠商影響遠大於此。
2013宏碁的大幅虧損與這個就脫不了關係。
最大的代工廠廣達當年營收下滑14%,營業利益下滑31%。
而到了2014年筆電卻意外的往上增長從1.69億到1.75億
一般認為是xp停止更新所引起的換機潮。
這我認為沒什麼說服力,主因是我自己身為一個每天用nb工作的消費者經驗,
xp更不更新影響不大。
所以有個可能性是剛好到換機的週期,但與xp關係不大
或者xp停止支援是來自於windows對於換機的預測。
一個是初期對於平板嚐新影響的銷售量回來了。
假設真的是上述兩者皆有
那麼對於2015年來說,換機的週期可能不復存在。
不然也無所謂的週期而言
而換機的強度有多強呢,2010年是上一波筆電大幅成長的時候
換機增加才可能,總銷1.4億台增額2700萬台。
一半是換機好了也有1300萬台
所以4年後,筆電慢了拿來換2014年貢獻了1300萬台的量。
而實際上2014年平板還是基本持平的
這邊的換機與實際增額僅僅600萬台有段落差
我認為是nb達到飽和所產生的自然衰退
也就是少掉了“第一次購買nb的消費者”這裏的銷售量
也就是700萬台(4%)的數目。
1q15在美金大幅升值下我認為不能當作整年的參考。
2015或許是嚐新的效果消退了,平板衰退了
之前功能混淆的筆電消費者也應該有一些正面貢獻
以平板搭配鍵盤的比例將近10%來代表這邊的消費量也有2000萬台
不是個小數目,而混合筆電,或低價的chrome book
將是這些回歸的消費量最重要的消費。
而這些“過去混淆功能買平板的族群”只要有大部份的貢獻,
2015年即使沒有換機潮,筆電的出貨量還是有機會上升的。
以上的量,都不見得完全精確
最主要的結論是不要小看平板退燒後對一般筆電廠商的正面影響。
但實際上它的橫空出世確實對nb廠商有所影響。
因為平版最大的板塊在於蘋果,三星,
並非過往的傳統筆電廠商,因此對於這些公司都有嚴重的影響。
在2013年,雖然找trendforce資料回朔筆電的銷售量僅僅從1.78億降到1.69億
但實際上對於傳統筆電廠商影響遠大於此。
2013宏碁的大幅虧損與這個就脫不了關係。
最大的代工廠廣達當年營收下滑14%,營業利益下滑31%。
而到了2014年筆電卻意外的往上增長從1.69億到1.75億
一般認為是xp停止更新所引起的換機潮。
這我認為沒什麼說服力,主因是我自己身為一個每天用nb工作的消費者經驗,
xp更不更新影響不大。
所以有個可能性是剛好到換機的週期,但與xp關係不大
或者xp停止支援是來自於windows對於換機的預測。
一個是初期對於平板嚐新影響的銷售量回來了。
假設真的是上述兩者皆有
那麼對於2015年來說,換機的週期可能不復存在。
不然也無所謂的週期而言
而換機的強度有多強呢,2010年是上一波筆電大幅成長的時候
換機增加才可能,總銷1.4億台增額2700萬台。
一半是換機好了也有1300萬台
所以4年後,筆電慢了拿來換2014年貢獻了1300萬台的量。
而實際上2014年平板還是基本持平的
這邊的換機與實際增額僅僅600萬台有段落差
我認為是nb達到飽和所產生的自然衰退
也就是少掉了“第一次購買nb的消費者”這裏的銷售量
也就是700萬台(4%)的數目。
1q15在美金大幅升值下我認為不能當作整年的參考。
2015或許是嚐新的效果消退了,平板衰退了
之前功能混淆的筆電消費者也應該有一些正面貢獻
以平板搭配鍵盤的比例將近10%來代表這邊的消費量也有2000萬台
不是個小數目,而混合筆電,或低價的chrome book
將是這些回歸的消費量最重要的消費。
而這些“過去混淆功能買平板的族群”只要有大部份的貢獻,
2015年即使沒有換機潮,筆電的出貨量還是有機會上升的。
以上的量,都不見得完全精確
最主要的結論是不要小看平板退燒後對一般筆電廠商的正面影響。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投資友達所需要面對的幾個問題?
首先,每一個投資在事前都必須規範一個投資期間。
而友達的競爭力並非強到屬於超長期的投資,
但投資期間又跟之後的問題有關係,
所以下一個問題是
投資友達如果遇到產業供過於求怎麼辦?
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
對一個研究者來說,第一個想法可能是那就是
研究看看2015年是否會供過於求?
然而這又牽扯到投資的第一個問題,
我的投資強項是什麼?
身為一個非面板相關產業的一般人
我對於面板的供需預測不可能強過業界的人
也不可能強過研究機構?
那怎麼辦,在這狀況下就不能投資了嗎?
我認為不是的,
只要第一,現在的股價夠低。
第二,在預期股價很可能會下跌的狀況下分批買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