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企業模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企業模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Netflix的"沒"投資歷程

 記得那時候是在Netflix要開始抓共用帳號,股價是在280的時候想要投資。

而Netflix是我觀察已久的公司,執行力,規模,以及純粹在線上隨選的領域而不像其他的競爭對手,通常是集團式的經營是我想投資他的理由。但在所有的條件包含價格都滿足之後最後卻沒投資。身為一個以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人,並不是覺得價格會再更低,而是她開始要推出有廣告的版本這件事讓我遲疑。因為過去他的企業模式只需要純粹服務消費者,現在他必須同時服務廣告商,我認為這兩件事是有衝突的,所以結構上我認為有風險。所以回到現在NFLX股價847怎麼看都是一個該賺到而沒賺到的一種錯過,也是一種失誤。但我覺得並不全然是錯的,因為除了價值投資這件事,我認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比較少人理解或注意到的是,巴菲特常常說他不知道股市之後的漲跌。而這件事超級重要,因為身為不只是投資人,身為一個人我們自然的傾向就會想預測未來是怎麼樣,而要裝作我們不理解未來實際的狀況是困難的。所以我並不是要說這兩年是多頭所以我犯了一個錯誤,我要說的是它有可能會來一個空頭,而且無時無刻都有可能。價值投資就是選擇了一個合理的價格,所以可以對股價的下行有著些許的保護,但是另一個一定並行的條件就是長期投資,時間拉得夠久,股價更像是體重計而不是投票機。所以當NFLX轉了企業模式面向廣告商,這中間的衝突我認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呈現,如果運氣真的不好,來了個空頭使得市場價格低於我的成本,而衝突又顯現在基本層面以至於我要賣出,那麼就會賠錢,所以如果再來一次我或許還是不會買。但就短期的其間來說這筆沒投資是個錯誤是當NFLX要抓帳號分享擠出原本屬於他的利潤,等於是公司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訊號說營運面股價要上來了,所以短期的期間來說沒投資是錯的。而就像同時面向觀看的人與廣告商是一種利益衝突,我認為投資上兼顧這種短期考量跟長期考量在許多層面上也有所衝突,所以我選擇了我認為適合也操作良好的長期價值投資的方式,NFLX或許就不屬於我能賺到的利益。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台灣人不會做品牌?!




台灣人不會作品牌,這滿有說服力的。
有兩個原因,第一點台灣確實沒什麼品牌,尤其是國際性的。
第二台灣走出國外的品牌大部份都失敗了
明碁,宏碁,以及目前仍在跌跌撞撞的宏達電。
看起來以財務數字來看唯一成功的是華碩。
另外成功的就是巨大,美利達。
這兩個都是相當有趣的例子
因為他們原本都是腳踏車代工
進而成功的創造了自有品牌
而巨大目前都還有三成代工
specialized對於美利達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代工。
這個故事對於國內這麼多的電子相關代工業者似乎是一種啓發
或者是證明他們由代工走向品牌也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但最另人擔心的是腳踏車產業是不是特例
或者是這兩家是不是特例
或者說得明確一點是命運或機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