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投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投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Netflix的"沒"投資歷程

 記得那時候是在Netflix要開始抓共用帳號,股價是在280的時候想要投資。

而Netflix是我觀察已久的公司,執行力,規模,以及純粹在線上隨選的領域而不像其他的競爭對手,通常是集團式的經營是我想投資他的理由。但在所有的條件包含價格都滿足之後最後卻沒投資。身為一個以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人,並不是覺得價格會再更低,而是她開始要推出有廣告的版本這件事讓我遲疑。因為過去他的企業模式只需要純粹服務消費者,現在他必須同時服務廣告商,我認為這兩件事是有衝突的,所以結構上我認為有風險。所以回到現在NFLX股價847怎麼看都是一個該賺到而沒賺到的一種錯過,也是一種失誤。但我覺得並不全然是錯的,因為除了價值投資這件事,我認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比較少人理解或注意到的是,巴菲特常常說他不知道股市之後的漲跌。而這件事超級重要,因為身為不只是投資人,身為一個人我們自然的傾向就會想預測未來是怎麼樣,而要裝作我們不理解未來實際的狀況是困難的。所以我並不是要說這兩年是多頭所以我犯了一個錯誤,我要說的是它有可能會來一個空頭,而且無時無刻都有可能。價值投資就是選擇了一個合理的價格,所以可以對股價的下行有著些許的保護,但是另一個一定並行的條件就是長期投資,時間拉得夠久,股價更像是體重計而不是投票機。所以當NFLX轉了企業模式面向廣告商,這中間的衝突我認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呈現,如果運氣真的不好,來了個空頭使得市場價格低於我的成本,而衝突又顯現在基本層面以至於我要賣出,那麼就會賠錢,所以如果再來一次我或許還是不會買。但就短期的其間來說這筆沒投資是個錯誤是當NFLX要抓帳號分享擠出原本屬於他的利潤,等於是公司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訊號說營運面股價要上來了,所以短期的期間來說沒投資是錯的。而就像同時面向觀看的人與廣告商是一種利益衝突,我認為投資上兼顧這種短期考量跟長期考量在許多層面上也有所衝突,所以我選擇了我認為適合也操作良好的長期價值投資的方式,NFLX或許就不屬於我能賺到的利益。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如何選擇投資的視角?

這一章是寫在我上一篇:“飛機模擬駕駛可否用到投資的訓練!?”之後。

核心的重點在於怎麼樣選擇視角的問題,
讀跟大家一樣的新聞,雜誌,隨著潮流而追逐,最後一定就是跟大家ㄧ樣的視角,
最後思維也就跳脫不出這個範圍。
舉例來說,自駕車在這幾年是個大家關注的對象,而所謂的獨立判斷,頂多也是大家說這東西會流行的時候,你說不會,
但永遠不可能你說下次會流行的東西是鋼鐵裝。(同樣,這也被電影影響)
視角會決定思維,
而思維跟大家一模一樣,不太可能獲利。
那要決定何者作為一個投資者的養分
要看些什麼東西呢?
我有聽過的一種說法a
來自於黑天鵝的作者Taleb,
他說他只看古老的經典
例如他引述許多次的斯多葛學派的著作
核心思想是時間是對一切最好的試金石
能經歷時間留下來的有很大的機率是好東西。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也能確保自己的思考不會隨波逐流
但這與我這邊的選擇視角要求的其實不太相同
應該說閱讀經典比較是形成自己的一種核心思想
但視角應該說是取得一種前瞻性的交易或投資的契機
兩者著重的不同。
在對這個問題做一些思考之前
我想先說與別人相同的部分
投資難免要看到與別人一樣的東西
財報是一個,政策是另一個
除此之外呢?
用刪去法來說新聞不可行,雜誌不可行
知名的部落格也不可行
我認為一個搜集一堆不知名但言之有物的投資相關部落格
是還不錯的方式。
而這邊Taleb又提出了不錯的建議
看波動夠顯著的
拜我們這個時代的市場化所賜
很大部份的東西都有自己的交易價格
而大幅的波動代表有當地知識的交易者
認為有重大的格局改變發生
而也拜市場化所賜
他有機會,而且不低的機會
影響到你在交易的標的。
也就是說,你不用一直盯著泰銖
但他的一週跌幅,超過過去平均許多的時候
你就要看他,
而拜網路的發達,這個資訊的搜集可以低成本的達到。
比較困難的價格資訊,又相當重要的
應當屬於房價了。
事實上以我的印象,除了美國有完備的房價統計
其餘國家似乎都沒有。
像台灣,可能也只有信義房屋的房價指數可以參考
更不用提像是中國那種奇怪的數據顯示。
但房價又是這麼重要,
所以亡羊補牢的方式大概是每個禮拜瀏覽一次房價的新聞
看看有無區域比較大幅變化的吧。
這麼重要卻又不透明,應該也是許多次衰退
都是房價驅動的主因之一吧。
最後,當時間越短,價格展現的隨機部分就會越多
另外就整個時間分配上效率也比較低
我自己目前是用一週當週期來觀察價格變化。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寶齡的回顧與教訓

這是我在2010/10/27寫的文章
這是寶齡之後的股價走勢

他從20元漲到現在的400元。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自誇
因為我沒有買,
我是想檢討我過去少想了甚麼,少看了甚麼。
所以這篇文章最想討論的問題是是從2010/10所掌握的訊息來看
寶齡為甚麼上漲,為甚麼其他同時的生技公司沒有?或沒漲這麼多?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我在投資元太犯的錯誤

按照DAVIS NEW YORK VENTURE 基金所說,
投資的錯誤不是發生在股價下跌,
而是在你高估內在價值的時候。
在投資元太的時後,
我原先是認為電子閱讀器是持續成長的,
但實際狀況是在2012年電子閱讀器是衰退的。
以IDC的資料看是衰退30%。

所以元太的內在價值當然有受影響,
除了2012年虧損以外,
在這一兩年也沒有明顯的成長動能,
這些都會降低內在價值的評估。

然而長久下來給足夠的時間,
我認為e-ink所提供的閱讀體驗仍然超越平板
因此閱讀器能夠在非美國的市場開展。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kobo的銷售數字依然很亮眼
2012年的銷售量成長兩倍
1Q13它的電子閱讀器銷售量仍然年增130%,
而kobo主要銷售地區在美國以外。
只是美國的母數太大,非美地區的成長無法抵消美國的下降。

所以這一兩年可能美國衰退,非美國成長
到兩年之後就可以重回電子閱讀器的成長軌跡

而電子紙仍是非頻繁更新下最好的顯示屏幕
因此別的應用也會逐漸開展
而元太過去累積的技術障礙與成本下降能力
都可以維持電子紙的獨佔地位

所以元太的內在價值以十年累積的獲利來看
可能少了兩年的成長。
以高點前一年的2010年為起始點,累積8年的成長力道
要有17.5%的預期報酬率買進價為24元以下。
目前的股價19元仍低於這個價格。

而如果有多深入探討兩件事實
電子閱讀器僅僅針對小眾市場
第二在非美國的銷售比重過去幾年都未提高
第三不要買在公司的營運成績上升的時後
而下降的時後往前兩點去推敲
就不會犯這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