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美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Netflix的"沒"投資歷程

 記得那時候是在Netflix要開始抓共用帳號,股價是在280的時候想要投資。

而Netflix是我觀察已久的公司,執行力,規模,以及純粹在線上隨選的領域而不像其他的競爭對手,通常是集團式的經營是我想投資他的理由。但在所有的條件包含價格都滿足之後最後卻沒投資。身為一個以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人,並不是覺得價格會再更低,而是她開始要推出有廣告的版本這件事讓我遲疑。因為過去他的企業模式只需要純粹服務消費者,現在他必須同時服務廣告商,我認為這兩件事是有衝突的,所以結構上我認為有風險。所以回到現在NFLX股價847怎麼看都是一個該賺到而沒賺到的一種錯過,也是一種失誤。但我覺得並不全然是錯的,因為除了價值投資這件事,我認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比較少人理解或注意到的是,巴菲特常常說他不知道股市之後的漲跌。而這件事超級重要,因為身為不只是投資人,身為一個人我們自然的傾向就會想預測未來是怎麼樣,而要裝作我們不理解未來實際的狀況是困難的。所以我並不是要說這兩年是多頭所以我犯了一個錯誤,我要說的是它有可能會來一個空頭,而且無時無刻都有可能。價值投資就是選擇了一個合理的價格,所以可以對股價的下行有著些許的保護,但是另一個一定並行的條件就是長期投資,時間拉得夠久,股價更像是體重計而不是投票機。所以當NFLX轉了企業模式面向廣告商,這中間的衝突我認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呈現,如果運氣真的不好,來了個空頭使得市場價格低於我的成本,而衝突又顯現在基本層面以至於我要賣出,那麼就會賠錢,所以如果再來一次我或許還是不會買。但就短期的其間來說這筆沒投資是個錯誤是當NFLX要抓帳號分享擠出原本屬於他的利潤,等於是公司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訊號說營運面股價要上來了,所以短期的期間來說沒投資是錯的。而就像同時面向觀看的人與廣告商是一種利益衝突,我認為投資上兼顧這種短期考量跟長期考量在許多層面上也有所衝突,所以我選擇了我認為適合也操作良好的長期價值投資的方式,NFLX或許就不屬於我能賺到的利益。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從世界的gdp談起現在的經濟情勢

我們一直以來對世界的觀點,都以美國為主,
很少去接觸到別的國家,
這邊想用快速的側寫,來得到一些整體性的印象
首先土耳其,gdp在3q17就到高點
今年土耳其幣貶值了三成,2q18真正影響到實體經濟
消費,投資都下滑。
另外是印尼
印尼一切都很好,兌美元也只貶值8%
但進行能源補助的關係,進口虛高,貿易逆差大
有很大的貶值與升息壓力
我們進一步的去看印尼的最大權值銀行,獲利是下降的。
這滿有趣的,顯示去年的資金需求是最大的,而不是今年
所以反而以銀行業為主的國家股市會下得比較快
而新興國家傾向以銀行業為主。
另外,金融業的業績倚靠的算是一種經濟加速度的狀態
後續這種狀態又傳染到先進國家就相當合理了
對我們來說應該是要研究過去有無這樣的狀況發生
我們發現在2000年的時候,像是台灣,印尼,韓國也都有發生這種自己跌的現象
而我們知道最後2001年燒到美國自己身上
巴西現在有相對強
2000年時在世界他也算比較強,我認為與原物料有關,因為澳洲指數也呈現類似的狀態。

我的印象中,上次最後沒有牽連到美國的,這種先跌的狀態,可能是亞洲金融風暴
這邊讓我好奇的是,為什麼1997,1998年美國沒事

印度也出現某種程度的下跌

我能想到一種解釋是,新興市場錢流回美國
美金走高,支撐美國跟全世界經濟
一直到2001年7月美金才到最高點
而這時候通膨已經降到了2.7%,
所以後期並非通膨去支撐美金的價位。
我們發現2001年5月道瓊才到高點,然後8月底才崩跌。
那麼1997年是不是沒有這個狀態
或者在整個新興市場出事的97,98年的時候,美金都是一直往上的
1998年,美金往上走到8月
而台灣指數在9月初落底,
也就是錢回美國的趨勢,一路撐到了事情結束
而這樣的邏輯也就牽扯到為什麼美國國債殖利率在這些時候是下降的
因為錢回到了美國既然是避險的,就進入大家認為最安全的國債擺著。
而為什麼美國或以世界的角度現在2018還不到下一個經濟危機
重點就在於目前殖利率還是挺高,債券價格還是低
錢還是放在比較高風險的股市身上
但沒有逃掉而進到國債中
所以從這個節奏來說,還沒有進到大家要衰退的時候
1997,2000年初都有公債殖利率高點,
公債對於風險是更敏感的,
所以殖利率高點顯示的都是世界上對風險逃避需求的低點
現在我們可能知道是相對低點
但還沒有辦法確認這個避險需求即將要上升。
所以或許台股會先跌,但美股未必


那麼作為對比2001年7月美元到頂,經濟危機結束了嗎?
2Q01台灣才是剛剛第一個季度的實質經濟負成長
等於我們股市預先一年反映了這個狀態
3Q01外銷很差於是經濟衰退的狀態維持
所以這個美金下降
代表錢連美國都不回去了,最後一個堡壘棄守。
那麼現在美金不會再高了嗎?
很可惜即使回到2001年也要等到8月上旬
美金下跌到了某個程度,我們才能確認美元沒救了。
而現在還好的是我們還沒看到美元呈現這樣的狀態
或許也可以表示現在至少美國的最後堡壘還沒壞
美股還沒崩跌危險。
我們再重頭去看為什麼台灣 2000年的下滑
我們看殖利率是5%左右,但台灣的gdp下降到6%
當時台灣是升息的嗎?2000年的3~6月曾經升息過兩次
在這樣的緊縮下把他視作為要下跌的狀態也是合理的
再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發現3Q99台灣的名目gdp年增率就已經降到了5%以下
卻遲到q100才達到高點
而從實質GDP來看,增長還挺高,沒到下滑的時刻
如果參考了台灣的利率條件就可能不是太難理解
一開始3Q99的3.4%的增長率雖然不好,但實質增長還是有5.8%
且央行沒升息,貨幣環境寬鬆
意思是資金大不了就是借錢買股票。
但一但開始升息,錢就開始預期受到擠壓,熱錢跑
股市展現出風險,其他產品利率又高,就失去了吸引力。
對比我們可以看看印尼的利率就知道為何這麽高度增長的國家股市會下跌

印尼今年5/17號升息
4月有個高點

以目前這種平行狀態要做借鏡,韓國可能是個台灣可以參考的國家
去年底有個升息的動作,可能把一些實際的債券利率條件拉到了2%以上。
然後gdp 增長持平在2.8%
4月與6月出口都負增長,應該第三季不會太好
就我們現在看第三季進口是增速的
所以南韓gdp增長可能再少,如果譬如說到個2.6%
與其他的金融產品差異可能不到0.5%
所以理論上3Q18初期會下滑
南韓的最後高點在6/12
而這應該與他的出口呈現下滑很有關係,造成市場提前知道他的gdp往下走
所以雖然第二季的gdp增長2.8%仍在1.5%之上
但在升息的狀態,以及gdp往下走的狀態
兩者真正的預期差很小,而不能去彌補必要的風險貼水,
台灣要當心的是什麼時候我們的出口也會呈現這樣的狀態

我想8月的出口偏弱等於預示了這一點
而9月的出口可能會負增長,
所以可能公布後10/7號,台股就一去不回頭?

所以在8月出口公佈之前幾天台股達到高點
然後現在都在跌這個部分
但現在的重點是出現了兩極化的狀態,
上市櫃的營收表現得比較好,出口比較好
可能跟我們主要的製造在中國有關
所以這樣台灣的狀況會比較複雜,
台灣上一次的出口由高點轉衰退在2014年12月年減2.4%
也帶動4q14出口年增率的下滑,但因為進口也同步下滑所以gdp還是維持住
另外物價也有幫助
所以一直到2q15的gdp才只剩0.5%
高點發生在4/24
所以從這一點看,台灣可能參考實質的gdp變化來對應比較準
我預估3q18在進出口物價減輕的狀況下gdp還是有3%的增長
4q18的gdp才只有0.7%
我認為要到10/20之後高點是一個還滿恰當的估計
這也比較符合台灣營收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