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台積電不能再做台灣的經濟火車頭--談成長與分配。

一般會將成長與分配這個視為兩種不同的概念,
但是其實成長也能帶動重分配的形成。
因此解決許多問題。
當有成長的時候
社會比較有新的機會出現
自然就造成新的富人帶動
而新富人周遭的也是一個新的財富效應。
我們上一代所處的就是這樣的時代
另外就產業的增長也有許多好處
例如中國的手機由小到大
自然而然的帶給一些新的機會給打進供應鏈。
所以成長可以說是經濟的頭一件重要大事。
所以我們邏輯上可以說台積電的成長應該是台灣經濟排前頭的重要目標,
但成長也不是相同
對台灣的經濟來說,目前台積電的增長
對經濟的帶動不如以往,相當有限。




若是台灣的成長,
我們用股市做一個對比
相當於有25%的市值增加是倚靠台積電這家公司
這其實是不太健康的成長
台積電的員工,股東變化不大
還是舊富的族群
當經濟只有成長沒有分配
缺點就是他的邊際效用會遞減
這或許算是經濟學的最重要之一的原則。
若過去台積電的市值在10年前這樣增加給台灣的整體帶動是10單位的話
現在這樣的水準或許只剩下1。
以員工來說可能以前賺8萬一個月
現在賺12萬一個月,
看起來五成的增長很嚇人,但他的花費也許只有2成增長
還是計入房市這種整體效果不太好的消費來看。
這種所得部分的不平均增長
也或許是房市不健康的增長的原因
尤其在新竹附近,
而它的後果就是帶來更多的不平均。
而台積電,其實作為台灣產業的火車頭
他的帶動效果不算太好。
作為資本設備密集的產業,台灣能供應的幾乎可省略不見
已有掛牌的漢微科,閎康,漢唐,弘塑,辛耘等大概就是唯一的供應鏈
總體市值少得可憐。
而市值最大的漢微科也被併購掉了。
設備部份,即使最樂觀的看
我們在可見的未來沒什麼打入的機會,
因為也根本沒人想過這樣的事
可能是起點太落後了,
做一些設備的清洗,並不會讓我們有一天能夠打入顯影設備。
原本台積電的主要作用
是可以帶動ic設計公司的蓬勃發展
但因為下游品牌公司的集中化
ic公司也要變大,來取得好的議價能力
於是台灣代表性的獨立優質的大型ic公司
立錡被聯發科併購
在檯面上的只剩下瑞昱存在。
過去台灣的nb市佔佔九成,也餵養了許多的相關ic公司
然而因為nb也被手機所影響
實際上手機影響了所有的3c產品
附加價值降低,沒有一個檯面上的ic設計公司存活下來。
實際上台灣的ic設計公司
因為台積電特殊的製程,幫助
或者是因為地緣很近的關係
這樣子成功的,幾乎一個也沒有。
所以或許在這十年台積電變大了
但他對台灣的附加價值,卻是越來越降低

所以不論張忠謀背後的邏輯有多縝密
台積電其實並不適宜在充當台灣經濟的火車頭
政府提出的以創新為主軸也沒有錯
但或許為後有疑慮的是他們可能沒有清楚的計畫,足夠的執行力
讓創新實際成功,而不只是口號
這可能是另一個更大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各位留言
能與大家交流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