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覺得台灣是個獨立的國家,
但因為民進黨常常說台灣是獨立國家,他認為在挑釁中共,所以一直是支持藍營。
所以對他來說,安全的價值高於主權。
但這個東西很微妙,因為對台灣來說最‘安全’的選項就是現在立刻跟中國統一。
但幾乎沒有人可以接受這樣的提案,即使藍營的支持者也ㄧ樣,他會覺得我生活的好好的為什麼要給別人統治。而
這跟中國並沒有太大關係,舉例來說即使對象換成台灣人很愛去的日本,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還是不希望給日本統治。所以這種選擇了某種統治主體其實就是一種國家感,一種愛國心,也是主權的來源所在。
所以因為我們希望台灣統治主體不變,所以可能的話我們希望維持安全與主權並行,因為很難知道所有可能的機率與損失,實際上遇到機率時腦袋會打結,而回頭看只有一個歷史現實。
再回過來談安全,馬上統一是真的安全嗎?其實不是,因為中國並非法治國家,你只能希望自己不要遇上倒楣的事而不能期待守法了之後法律會保障。所以放棄主權選擇統一只是把戰爭的危險換成沒法制的風險,除非你不跟任何人交流不然妳怎麼確定你生意的競爭對手不是習近平的親戚。
所以即使是為了安全我們也不能與中國統一也不能放棄主權,所以漸漸的這兩種價值主張漸漸融為一體,但卻是不同的出發點。所以如果有一個政治人物認為準備戰爭才是最好避免戰爭的作法,在一個完美的最佳世界,他就職典禮公開場合都會避免提到或聯想到台灣是獨立的現實。
但在現實中這樣的政治操作不合理是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者,
所以你不會得到一個默默備戰的領導人他唯一能做的是盡量言詞不要太激烈。但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備戰是最安全的方式,他們認為跟中國友好是最佳的方式,即使歷史都證明通商與友好都不是避免侵略的方式,但是身為一個政治人物要求大家唸點歷史也是啥都選不上。另外一些人只是覺得中國說個大國跟他友好總好過敵對吧,於是這樣的兩批人混在一起就變成了現在的藍營主力。裡面有些人一開始只是想安全,但最後變成也要友好中國甚至更進一步應該降低戰備,拿來發展經濟不是很好嗎?所以一開始也是為了安全,但後來為了選上也漸漸往更深的方向走,除了選票以外我覺得這也是比較容易的思考方式,所以很容易說服自己與大家。所以其實兩邊都一樣,所以看周邊你很難見到支持默默備戰的人,你也很難看到支持友好中國但同時認為台灣有獨立主權的人,這是民主制度的缺點與人類本身思考模式的缺陷,所以基本上只能提醒事情是有灰色地帶,非黑即白通常並非最好選項但在政治上卻常常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