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Netflix的"沒"投資歷程

 記得那時候是在Netflix要開始抓共用帳號,股價是在280的時候想要投資。

而Netflix是我觀察已久的公司,執行力,規模,以及純粹在線上隨選的領域而不像其他的競爭對手,通常是集團式的經營是我想投資他的理由。但在所有的條件包含價格都滿足之後最後卻沒投資。身為一個以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人,並不是覺得價格會再更低,而是她開始要推出有廣告的版本這件事讓我遲疑。因為過去他的企業模式只需要純粹服務消費者,現在他必須同時服務廣告商,我認為這兩件事是有衝突的,所以結構上我認為有風險。所以回到現在NFLX股價847怎麼看都是一個該賺到而沒賺到的一種錯過,也是一種失誤。但我覺得並不全然是錯的,因為除了價值投資這件事,我認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比較少人理解或注意到的是,巴菲特常常說他不知道股市之後的漲跌。而這件事超級重要,因為身為不只是投資人,身為一個人我們自然的傾向就會想預測未來是怎麼樣,而要裝作我們不理解未來實際的狀況是困難的。所以我並不是要說這兩年是多頭所以我犯了一個錯誤,我要說的是它有可能會來一個空頭,而且無時無刻都有可能。價值投資就是選擇了一個合理的價格,所以可以對股價的下行有著些許的保護,但是另一個一定並行的條件就是長期投資,時間拉得夠久,股價更像是體重計而不是投票機。所以當NFLX轉了企業模式面向廣告商,這中間的衝突我認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呈現,如果運氣真的不好,來了個空頭使得市場價格低於我的成本,而衝突又顯現在基本層面以至於我要賣出,那麼就會賠錢,所以如果再來一次我或許還是不會買。但就短期的其間來說這筆沒投資是個錯誤是當NFLX要抓帳號分享擠出原本屬於他的利潤,等於是公司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訊號說營運面股價要上來了,所以短期的期間來說沒投資是錯的。而就像同時面向觀看的人與廣告商是一種利益衝突,我認為投資上兼顧這種短期考量跟長期考量在許多層面上也有所衝突,所以我選擇了我認為適合也操作良好的長期價值投資的方式,NFLX或許就不屬於我能賺到的利益。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談談AI與人類

 現在ai讓人們擔心取代人類,但實際上這件事情在工業革命早發生過,大量機器使用取代人力大軍。結果呢,是現在已發展國家gdp幾乎都是以服務業為主,而並非製造業。但目前我們看到ai是在服務業嗎?我看還是比較傾向在助理的角色,工業革命對製造勞工的影響大得多。

我不認為一般服務有太大影響,正如他的名字所提示的反而是對智力工作有比較大的挑戰,而這也不算沒發生過,現在誰在計算四位數乘上四位數不用上計算機,但現在是多了所謂創意的部分或我們以為人類的靈性例如給出a跟b的前提,他給出c的答案。那麼在ai之前似乎我們還滿強調創意的部分,所以ai缺點在於無法執行,因為執行就牽扯與外部的人類的協調,而一定有些意想不到意外發生。

那麼因為ai貶值的是什麼?是不用與人協調的部分,作家,評論家?思考家?或者比較通用的哲學家?但有趣的是秉持垃圾進垃圾出的原理,ai或許可以產生出引領時代的想法但他挑出來表達的機率很低。同時他也可以產生出文筆優美劇情通順的作品,但深入骨髓的經驗感知造成的作家作品他是無法取代。所以最終我認為他取代的是平均,或者難聽一點是平庸。但平庸本來就在貶值所以其實常會感覺教育有點問題,是因為這麼多人受著一樣體系的教育只是創造出許多差不多的人類,我們需要的是突出,或者更人本的是活出自己的樣子,在這樣下的想法就會有些獨到的地方,而跟這個最相對的是看到有人國中老師還在叫學生抄弟子規,我可能想不出更不合時宜的事情了。

最後說說缺工這件事,其實AI目前主要成就在智力面向,但以多元的應變與動作來說還是遠比不上人類,偏偏我們現在普遍生育率都很低,所以反而以前認為最基本的工作,誰都可以做的服務生,或是處理雜事的行政只會供不應求,反而受擠壓的算中間階層,就是動平均的頭腦,想一般的想法的工作。其實也滿有趣的,某種程度收入會更加扁平,雖然最上層的才是決定不均的重點。而花更多時間留在‘誰都能做’的服務生,業務,行政然後花更多時間找自己的方向特點是一個自然的反應,而甚至在AI之前我們就看到這些事情的發生,如果一個發明對社會的影響並非轉個方向,那其實不會有太大感覺而更傾向是深化原本已經看到的改變,例如中間階層,平凡的公司員工的消失、衰退。而有趣的是這並不意謂著變得更窮,因為下層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做的員工薪水在提升,退幾步說變成一個特別的獨立思考的人在AI時代只會越來越重要。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可能過去這一兩百年是生產線的年代,每一個人都只是螺絲釘,標準化的重複;而進到了AI時代反而更強調特殊這件事,於是人又要再次重回了一個特殊的個體,也就是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是人類從偏物化又重新回歸是一個人的價值,而遠非單純的取代人類這種粗糙的推論。人工智慧逼得人要再比機器活得更像個人!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戰爭在台灣

 最近我很擔心在台灣發生戰爭,看了許多國際關係的書籍以及文章

裡面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是攻勢現實主義,
裡面說到每一個潛在的大國都會不斷增加自己的權利
而中間戰爭就是很主要的手段。
為什麼作為一個潛在的大國要不斷的擴張權力
而不能和平崛起
是因為說到底國家所在的就是一個無政府的狀態
要達到極致的安全,就是確保所有國家都比你弱小。
而不管是哪一個理論,或甚至是每一個人心中的想法
都要通過過去的考驗,至少能夠解釋過去發生的大部分狀況
像一個大部分人有的錯誤信念就是加深經濟交流就能避免戰爭
這就誤會了在一戰前英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國這樣的事實。
而攻勢現實主義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解釋過去甚至預測到烏克蘭戰爭的理論
所以實際上現在我們會感覺中國的整個動作變得比較積極
不像五年前的中國
歸根究底不是因為誰在中國領導人的位置
而在於現在中國的實力強大了。
即使目前美國仍然有比較強大的實力
但畢竟她的戰線太遠,能夠投放在台灣是一部分的軍力
而不像中國會是大部分的軍力
所以放到台灣海峽大概兩邊的軍力算是相當。
所以我們也看到香港的一國兩制本來也是給台灣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但他們現在也不演了。
過去的十多年,包含台灣跟美國都沒有去意識到中國經濟成長
會轉換成軍事實力的威脅,現在剩下來給台灣的路已經很少了。
一個是現在就統一,因為越早談條件就越好
雖然現在已經算晚了,第二個看起來中國也不太有信守承諾的歷史。
第二個是把自己武裝起來,堅決地跟美國站在一起
希望可能可以讓中國感覺到攻打台灣很可能失敗。
我認為邏輯上或者個人經驗上的特殊性
對於中國的關係大家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但我認為這個想法要經過歷史的驗證
但沒有一模一樣的歷史,所以我們需要理論
但不管接觸到的國際關係理論是什麼我認為這是一個開始
我也聽過許多人說兩岸關係可以由兩岸領導人有智慧的化解
但我永遠也沒看到這個"有智慧"的解方是什麼。
但沒有任何經得起驗證的理由,一直認為戰爭不會發生
從上到下都沒有什麼準備,我認為會讓戰爭更可能發生
因為時間過去,相對於中國軍力台灣就顯得更脆弱。
如果戰爭真的不會發生,我想認識到戰爭非常可能會發生
而且很快會發生是第一步
雖然會讓人很焦慮,但就像死亡一樣,不去正眼看他
所做出的任何決定,應該不會是真正的最佳解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1762中化生分析

 

中化生並不是什麼管理很堅強的公司。母公司中化就是一個老家族企業

前陣子董事長還因為盜用公款而被判刑。

中化生以前就是做青黴素的,但因為產品成熟,跟大家不濫用的關係需求越來越少

實際上像中化生這種發酵為主的原料廠,很多都是從抗菌起家的老藥廠。

當然中化生就必須轉型,在這邊黃一德作為一個在美國有許多經驗的台灣人

就被找來掌舵中化生,實際上現在中化生的路線就是它奠基的。

他當時就以發酵的技術為底,找比較難的價格比較好的原料來做。

現在都還占營收主要位置的MMF,與Tacrolimus都可以說黃一德時期就已經註冊完成的藥物。

首先這個路線是對的,因為印度有另一家也是主打這些免疫抑制原料的concord biotech

從2009年到2020年成長10倍。

而這些藥註冊時間大概2003~2005到現在供應對手都不多,甚至還在成長,這個路線基本就對。

前面說過其實中化並不是太會經營,加上黃一德在上興櫃之後離開或多或少也產生影響。

另外原本MMF在2010高峰過後,tacrolimus本來應該補上營收

但因為它在制劑比較困難,另外因為器官移植要求的血中濃度區間較窄

所以不只是原料的難度,而還有制劑的難度

所以雖然中化生的原料註冊算早但當時endo,roxane都沒有如期拿到藥證。

或許中化那邊的技術也有些問題,所以實際上一直到2015~2016年tacrolimus的量才起來。

而畢竟原料藥是相對變化不大的產業,從黃一德退休,到2015年也累積了一些人才還有經驗

中化生也算掌握了自己的一個腳步。

原料藥與下游藥廠的配合相當重要,實際上tacrolimus在初期拿到最大市佔率的Dr. Reddy's也是

制劑與原料一體。

而當時寄望很深的ENDO整個公司想要避免主要產品在2013年過期的營收懸崖,做了許多的併購,我認為在營運上也遇到了困難。

而中化生TACROLIMUS的日本主要客戶SAWAI是日本第二大學名藥廠,這在通路上就佔了很大優勢。

而日本客戶的另一個優勢在貿易戰,作為盟友日本與美國是同一個戰線,所以減少對於中國原料藥的購買,這對中化生也是一個有利的趨勢。

而這幾年中化生的客戶都有所進步,ENDO除了沒再瘋狂併購比較回穩外,2015/16當時併了PAR這家比較有競爭力的針劑廠,目前學名藥的比例比較高,而在2019年底第一個通過AFINITOR的專利挑戰也是PAR。

另外原本中化客戶的WESTWARD,ROXANE也都被HIKMA併購,

HIKMA也是一間處於上升軌道的學名藥廠,底下還包含了VELOXIS第一個出緩釋的TACROLIMUS的藥廠,也是中化生的機會。

但中化面對的印度競爭還是沒變,包含上文提過的CONCORD以及另一間世界數一數二的學名藥BIOCON還是很強,像CONCORD的利潤率大概在30%,快要中化生的兩倍。

但之前提到原料藥有下游的支援很重要,所以印度的原料藥都往制劑發展,BIOCON是自己做

CONCORD是與LUPIN結盟,所以以一種競爭位置來說的話中化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原料藥廠還滿有利的,畢竟中化沒什麼外銷能力,而跟十年前相比,中化生的客戶體質進步了很大。

而EVEROLIMUS其實滿具代表性,除了是中化生客戶第一個專利挑戰成功以外,它的DMF登錄時間是2013已經是比較近期,另外在2018年開始放量起來的CAS DMF時間也是相近。可見從TACROLIMUS,MMF這些藥物訓練出來的體質,加上穩穩地經營還是取得了一些經驗值。

另外就是MMF這相對比較老藥進行製程的放大申請,也取得了成長,而近期沒看到其他對手這樣做,而包含EVEROLIMUS以及CAS近期中化生的製程放大做的比較頻繁,是業績的提升也是競爭力的提升。

最後要提到的是超級魚油的原料藥,EPAE,應該會是近期的增長主軸。

客戶就是HIKMA,另外這個重點在於純化,而這還是滿屬於基本功的,所以這幾年中化生的體質還是有所進步。

目前看起來TACROLIMUS因為是移植藥,取代原廠比較慢,還是在發酵。

新客戶也在加入像是GLENMARK,這些印度藥廠要讓產品線變得完整。

這些因素合在一起預估,中化生的EPS有個7.5,而一般藥相關本益比不低。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公平的概念與爭端的開始

在個人與群體交往中,
我認為公平是非常容易引起爭端的概念。
在整個我們的價值觀形成當中,
公平概念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但我們現在的生活型態變得比較複雜
加上現在的型態在分工上不屬於部落這種上下關係
以致於公平的概念非常容易造成爭端,
因為事實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公平的
假設有兩個人,領一樣的薪水
表面上很公平,
但其中一個人一定會認為自己做的比較多
或者比較有價值,應該要領更多的薪水
這種比較不僅僅是不快樂的源頭,也是爭端的源頭。
所以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
需要找到一個概念,來替換這個公平的概念,而達到更好的狀態。
我認為適合的概念就是以目的為導向。
譬如說夫妻之間的家庭清潔工作
不再是以兩者的平均分配為基礎
而是整個家裡能夠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清潔為目的。
當然了這樣也很容易讓家事都偏於一方,
然而在家庭的清潔目的的更上層
還有夫妻感情和睦的更上層目的,
那麼在這個目的上出發,讓一個人負擔全部的家務是不合理的
另一方就會給予補償,但不見得是在家務這部分。
所以以一種目的為導向,而非公平為導向的原則來與人交往
不論是職場,或家庭,甚至玩樂的時候,我覺得都會比原本更好。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風險概念與兩岸

我們都知道中國很有可能進攻台灣
所以主張台灣應該多親近中國的論述中,
有非常大的一部分都是以台海安全當理由,
所以其實不只一次聽到譬如罷免了韓國瑜
中國來打,難道那些人要上戰場之類的話。
但我們今天其實不討論這個,
我們討論風險與付出,
因為中國在現在的狀況下是可能會打我們
而不是一定會攻打我們
所以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他變得更加的複雜。
我想要問的問題,實際上是
為了避免中國可能的攻打,我們願意付出多少,
有一派人,可能並沒有過多的思考,認為就是盡一切代價避免
也就是台灣直接投降,歸為中國一省。
表面上看起來這樣很極端
但她為什麼會是錯的,
戰爭是這麼可怕的事情
生命與財產都不保,這麼避免都不為過不是嗎?
所以重點就在於他並不是一定發生而是可能會發生
然後我們為了可能發生的狀況,付出非常大幾乎與戰爭同等的代價。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周遭並不少見
保險就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
為了一個不見得會得到的癌症,我們去保癌症險就是這樣的行為。
而一般通用的法則是保險不超過收入的10%
所以我們為了得到不戰爭的代價,可以付出大約一成相對應的成本
而那個成本是什麼,就可以去衡量,但他有一定的範圍
譬如直接投降,直接歸為一省很明顯不是10%的比例,
但是如果與他親善,維持一個友好關係,
增加中國對我們的依賴度,其實是一個相近的比例,甚至不到
所以之前國民黨也是這樣做的,
但問題就在於這並非這麼單純,
譬如台商去那邊設廠越來越多這件事
表面上是增加雙方的互相依賴度,
但實際上好像也是冒了了我們整個技術被模仿走的風險
實際上這件事也是已經發生了。
而且重點在這個交往的過程中
感覺上是台灣依賴的中國比較多,而非相反,
所以這並不是保險,這只是依賴。
怎樣才是保險,其實這次中美貿易戰反而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例如華為斷鏈了,由台灣的廠商補上,
但除去台灣很多東西也沒能力補上以外
只是到底應該怎麼做,我覺得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
畢竟我們的軍備基本上還是維持美國
自給自足的比例還不夠,
而台海中國最大的忌憚還是美國的軍隊。
畢竟中國很聰明,而且美國也不是簡單的國家
如果在美國政府全力實施貿易戰的當下
我們來對中國政府全力的支援
很有可能我們就會觸怒美國,
所以台灣其實很難真正的遊走在中間,這樣的空間可能比走鋼索還短
可惜戰爭是沒有真實保險存在的。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兩岸戰爭的可能性中,什麼樣的概念是錯的

兩岸關係太複雜了,所以要討論什麼是對的很困難,
但就像批評遠比建設簡單,有些流行的概念很明顯是錯的
我們這一篇就來說說看。
一,只要台灣不挑釁中國,中國就不會打台灣
這一種想法很像把國家當作隔壁家的惡霸,
但國家其實是一種理性到不帶情感的怪物。
中國一向從來沒說過上述的言論,只說過要統一台灣
不排除任何選項,
所以這只能解讀成只要不統一,就可能會打台灣,
但並不能再往上述不挑釁就不打這樣延伸,
這是邏輯的謬誤。
從國家的觀點來看,打不打只有成本與受益的考量
而受益很虛無縹緲,得到一個完整的'中國'價值多少很難衡量
所以他們衡量的是成本,
一直以來都是拿下的成本太高風險太大而不打
跟感情什麼的也沒啥關係,
不然他們對新疆西藏,怎麼也沒有這樣同民族的同情心。

二,只要依靠美國,中國就不會來打
這一樣是天真的想法,一旦露出什麼樣的態勢,
讓他們覺得美國不會來援的這麼快,
而台灣有可乘之機可以攻打,他們就很可能會打,
所以最終還是自己的力量要夠強。

三,只要友善於中國,台灣就會是安全的
這基本上是過去國民黨的路線。
從短期上是對的沒錯,但並非因為友善而讓他感到溫暖
而是因為他如果看起來有更低成本的選項
他可能就會選擇這種慢慢地吞噬,
先是三通,後是飛軍機,之類的方式
但長線來看只有把台灣變得更危險的地步。

四,只要不叫台灣,叫中華民國就不會有事
其實跟前面幾條也一樣,也是一樣把國家人格化成
隔壁的鄰居流氓一樣的謬誤想法。
以上聽起來想法似乎很在支持台獨的主張,
或許有點吧,但這不會是主要的目的,
實際上去挑釁他,跟他不友好是增加近期的危險
而我們其實很難承受這樣的危險,
但話說回來兩邊都好,而不去依靠美國這個盟友
似乎也太小看兩個大國了,
身為一個小國不得不選邊站,這算是小國的悲哀吧。